记者 殷聪 易鹤 通讯员 屠炯 储昭节 图片由市经信委提供
一家中小微企业想要通过云服务提升管理水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传统做法要投入四五十万元,利用“一云通”平台,费用却能降低80%;注塑机行业竞争激烈,不少企业借助弘讯科技研制的控制系统早一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
被视为宁波逐浪数字经济,传统行业、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助攻神器”的“一云通”、弘讯科技、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金唐软件等企业是我市软件产业的一批耀眼“明星”。这些“明星”的旺盛生长,正是近年来我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2007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市软件产业加速发展,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多、特色越来越显著的特征。去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再次交出靓丽答卷。
突破500亿元后,宁波软件业又有了怎样的梦想?昨日,从市经信委传来消息:《宁波市建设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实施意见》已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根据《意见》,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聚焦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特色产业,力争至2020年,全市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智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宁波,在新时代的潮头,又将打造一张烫金的新名片——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十余载加速跑 宁波软件业量质齐升
2007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软件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目标,完善产业政策。
正是这一《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我市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号角,成为宁波软件产业起飞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的十余年间,宁波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大手笔频现:
——政策引导,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招商引资,引导专业化分工;
——扩大“宁波软件园”,集聚发展信息服务业;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路,吸引和培养IT人才。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定义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于抢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宁波’,壮大智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宁波从人才、企业、园区三方面入手,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放宽信息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服务领域,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量质齐升。去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532.5亿元。软件业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近30%;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30.49%,服务性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一云通、家电云、生意帮、纺织服装云、工业数据云等一批服务平台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工业领域成为主要增长点。全年实现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逾170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规模的32%,在各软件细分行业中居首位。
在汽车、塑机、纺织服装等我市制造业重点领域,吉利汽车研究中心、均胜电子、弘讯科技、海天驱动、云鸟软件等一批软件企业快速成长。软件企业承建了我市打造的4个制造业重点服务平台中的3个。
当前,我市正积极构建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在内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在鄞州区布局的“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占地面积约300亩,集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签约中芯国际设计创新中心、安盾微电子、集创北方、芯卓微等12个项目,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区。预计未来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将会大幅增长。
细观我市软件产业版图,鄞州区、高新区占据“半壁江山”,去年两地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85亿元。
逐鹿数字经济 软件甬家军奋起直追
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已成为不少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市也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列入“3511”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较快增长,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我市软件产业依然需要扬蹄奋进。
从产业规模看,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虽然10多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产业规模仍然不大,与深圳、杭州、南京、广州、成都等软件产业大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企业数量看,去年,全市纳入统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已达800余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骨干企业缺乏,其中1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17家企业收入过亿元,提升空间较大。
从发展方式看,我市软件特色发展较为显著,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动力仍然不足。目前,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形成了以汽车、塑机、电力、石化、纺织服装等领城的智能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为特色的产业,也涌现出了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均胜电子、弘讯科技、海天驱动、云鸟软件、舜宇智能等一批快速成长的软件企业。但是我市软件企业大多从事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关键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和企业不多。
“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既是落实‘产业争先’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争创‘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内在要求,刻不容缓。”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仅能优化生产过程,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工艺创新,还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对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过程都有无限的商机,蕴含着巨大的催化能量。这些能量将为“数字宁波”建设,推动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赋值赋能赋智 宁波软件主打“特色牌”
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各地都在摩拳擦掌,宁波如何出牌?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是制造大市,将来也要力争成为软件大市,“杀手锏”就是从“特色”二字上做文章。
据了解,我市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型产业集群。
一是重点突破一批关键领域软件。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发展服务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服务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以及工业App等应用软件,引导软件企业对接传统制造业,以需求为驱动,以应用促发展,培育一批工业软件服务企业。
二是培育发展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产业。围绕射频集电路国家基地创建,依托北仑和鄞州两个IC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物联网等行业应用芯片的设计和测试,带动IC高端行业应用。
三是做优做强传统优势软件。围绕“数字宁波”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金融安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平合化纵深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智慧城市应用、工业物联网应用和行业应用软件运营服务商和平合服务商。
四是积极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应用、物联网应用等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业态。
此外,我市还将全力打造国内先进的产业园区,构筑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深化“互联网+”融合应用,集聚软件专业人才,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创造最好条件。
弘讯科技:
企业风采
弘讯科技:
为智能制造安上“智慧大脑”
控制系统是各类工业机械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堪称工业机械装备的“大脑”。作为国内首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控制系统生产企业,2001年落户宁波开发区的弘讯科技通过借力塑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从单一控制系统到为油压机、油电混合机、全电机供应全套解决方案;从为单一注塑机领域,延伸至吹瓶机、橡胶机、注吹机、压铸机等领域。近年来,弘讯科技通过研发创新,携手下游企业不断成长。
去年,弘讯科技完成塑料加工物联网感知层智能制造生产线数据中心的打造,成功打通加工数据采集软件、网络管理系统软件iNet等应用层的连接,成为中国在塑料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最佳供货商。同年12月,弘讯科技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弘讯科技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工业控制类与驱动系统类产品销售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6%。
吉利汽车研发中心:
助力汽车产业迈上万亿级台阶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长什么样,也许你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就能找到答案。于去年5月10日正式启用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占地415亩,总投资62亿元,研发中心由整车研究院、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汽车创意设计中心构成,拥有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
该研发中心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具备独立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电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具备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功能。数据显示,该研发中心去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5亿元,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软件企业。
今年3月,吉利汽车研发中心二期、三期项目相继落地,研发中心将建起全球领先的安全碰撞试验室、环境风洞实验室及动力新能源实验中心等,助力宁波汽车产业加速迈上万亿级台阶。
中之杰:
助力千家中小企业从容上云
如何让众多中小企业从容上云,低成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中之杰通过搭建中小企业云制造平台——“一云通”成功闯出一条新路。截至目前,中之杰已为59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市场覆盖区域已延伸至江苏、陕西、北京、广东等地。去年,中之杰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伴随着中之杰研发力量的不断投入、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一云通”功能越发强大。2016年9月,中之杰D-work数字车间解决方案投入市场,成功解决传统制造型企业排产报工难、工艺文件下发难、生产追溯难、质量管控难、决策分析难等问题。
研制D-work数字车间解决方案让中之杰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去年12月的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之杰与市经信委、镇海区政府、腾讯云签约,联手共建腾讯首个“中国制造2025”工业云平台。下一步,中之杰将与腾讯、中国信通院、中国电标院、中科院、埃森哲、和利时等展开全方位合作,联合打造集数据采集层、IAAS层、工业PAAS层、工业APP层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和利时:
打造数字工厂系统服务商
“今后宁波将是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部以及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在本月举行的全球智能经济峰会暨第八届智博会上,和利时科技集团董事长邵柏庆表示,希望能够依靠和利时在自动化领域积累的经验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升级。
今年5月4日,邵柏庆率团队与宁波市政府完成签约,将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唯一全球总部设在宁波。其数字工厂操作系统及工业云平台项目将落户国家高新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目前正加紧装修中。
本次峰会期间,和利时与宁波再次牵手,它将携手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建设智能装备系统成套及集成测试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将承担和利时逾20亿元产值的智能装备制造及集成测试。
按照计划,和利时搭建的数字工厂操作系统及工业云平台,将布局PLC控制系统和产线控制器、SCADA(监控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等基础自动化产品和工业软件等领域,打造数字工厂的系统服务商,立足宁波、服务全国、辐射全球。
发展图景
至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产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
至2022年,形成产业规模更大、集聚效应更强、竞争力更突出、人才结构更合理、辐射带动更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其中宁波软件产业园收入达到1100亿元,宁波软件产业园核心区收入突破800亿元。
一、发展特色型产业集群
八大举措构建宁波制造软实力
重点开发关键领域软件,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工业APP等应用软件,培育一批工业软件服务企业。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产业,围绕射频集成电路国家级基地创建,依托北仑和鄞州两个IC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物联网等行业应用芯片的设计和测试,带动IC高端行业应用。
做优做强传统优势软件,围绕数字宁波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金融安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纵深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应用软件运营服务商和平台服务商。
积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等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业态。
二、打造国内先进产业园区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宁波软件产业园“一区多园”,强化软件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支撑。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软件产业集聚核心区,鼓励各区县(市)错位发展,聚焦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能终端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软件产业分园。
引进园区专业运营商,为园区提供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企业服务、产业研究、生态建设等专业服务。聚焦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IC设计、行业应用等细分领域,建立完善产业生态链。
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高端人才引培,建设专业服务平台,打造良好园区发展环境。
三、构筑协同发展企业梯队
建立完善软件企业发展梯队,培养一批行业骨干上市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以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培育为抓手,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并购、上市等多种手段,努力成长为规模优势突出、技术水平领先、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
壮大我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和特色商业模式、占据细分领域较高市场份额的“隐形冠军”企业。持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加快成长。
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
支持软件产业园区和企业深化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合作,引进建设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高水平打造华为沃土工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鼓励运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开展创新服务,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引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大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鼓励企业采取合作、合营、合资等方式走出去,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尽快实现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构建开放协同的平台化创新研发生态,加快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
五、深化“互联网+”融合应用
结合“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数字宁波建设,全面深化“互联网+”融合应用。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深入开展智能制造三年大改造、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工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工作。
支持相关应用软件、大数据及云服务产业发展,建立相关平台应用软件共享机制。深化“互联网+”在医疗卫生、交通物流、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服务,培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商贸流通等环节,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支持应用软件及消费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
六、集聚软件专业人才
聚焦软件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软件设计、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IC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建立多层次引才模式,充分发挥市“3315”和“泛3315”计划、“海外工程师”引进以及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平台的作用,吸引各类人才落户宁波,形成“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全方位引才模式。
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宁波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开展信息技术人才定向委培、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鼓励国内外软件龙头企业在宁波创建或共建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IC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学院等学院及专业学科。鼓励市场化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安居工作力度,优化软件人才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建设人才信息库,健全软件产业领军企业家培育机制。
七、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打造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全市生产要素的市级统筹和优化配置。高标准举办软件展会、软件大赛、开发者大会等活动,组团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形成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对接平台。
完善软件产业招商工作机制,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软件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引进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全球500强、国内百强等龙头企业。优化投融资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加强产业统计、监测、分析、评价、预警、发布等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八、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治理能力,保障信息安全。健全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探索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保障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积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培育引进信息安全服务机构,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水平,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从工业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入手,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工业控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产品,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工业控制系统技术标准,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