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声响起,上海龙头企业全力以“复”——上海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一线直击

 “久违的机器声终于再次响起。为了这次开工,有些员工连觉都睡不着呢!”听到熟悉的机械运转,上海新材料领域的知名企业金发科技公司生产部部长顾建难掩内心的激动。

  的确,复工复产是上海这座城市在当下展现韧性与决心的一种重要方式。战“疫”不停步,复工不拖延。根据当前防控形势,以及中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海正分类分批推动部分领域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以一些行业龙头和代表性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恢复。

  采访中,记者发现,复工的企业在防控、后勤、供应链等方面的保障正逐步完善到位,并做出应对措施。可以说,当2000多万市民为了抗疫承受不便和压力、作出牺牲与贡献的同时,重点企业也在生产战线上呼应着全市的这份协力同心。

  听到熟悉的机器声,真是开心

  “一直期盼着疫情消退,可以早日恢复生产。听着熟悉的机器声,真是开心。”顾建告诉记者,作为防疫材料生产保供单位,他们公司正在抢抓时间,全力以赴赶生产。其实,在4月1日浦西封控之前,金发就利用公司有配套人才公寓的优势,将员工召回居住,做好后勤保障。目前,共有530多名员工住在公司,约占员工总数的80%,可以保证封闭式生产运营。

  在临港新片区,上汽集团的流水线也已运转起来。上汽乘用车公司上周开启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首台车于4月19日下线。截至目前,已有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4个品牌的700余辆整车陆续下线,以满足国内及出口的订单需求。

  同样正打算全力以“复”的,还包括大型船厂。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这几天正拉开复工复产的序幕。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复工复产压力测试方案,建立“白名单”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人员返岗策略。

  事实上,对有些大型龙头企业来说,此次疫情期间,他们的生产线一直没有停过。

  中国宝武旗下宝钢股份透露,过去一个多月来,他们克服困难,保持了防控和经营“两不误”。4月上半月,宝钢股份圆满完成铁、钢正常生产计划,宝山基地重要作业线有效运行率达94.69%。类似的,作为国内能源装备龙头,上海电气集团旗下38家重点企业保持正常运行,近4000名员工坚守岗位闭环生产。

  此外,沪上金融机构也在全力保障金融链条畅通。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设置了6个值守点、115名员工驻行工作,3月以来为小微企业审批、发放贷款近1500户。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张江科技支行组建了16人的守“沪”先锋队,在连续封闭式驻守的一个多月里,不仅服务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资金募集,还落地了21笔普惠贷款投放。

  小网格强管理,力争防控无死角

  网格化管理——这是许多龙头企业在推动复工中推行的理念,其中的关键就是精准、细致、落实。

  根据上海电气集团党委的决策部署,该集团旗下核电集团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管理人员下沉一线,分设防控、生活、生产等工作专班,并在核电封闭区落地“两强化、两细化”的防疫要求,也就是强化入口管理,强化人员流动管控,细化疫情应急处置,细化物流管控,以确保防疫工作无死角。

  面对疫情,宝钢在对关键岗位进行梳理后,按“划小单元、减少交叉”原则,将各区域划成最小单元,建立专班。专班实施“两班两运转”的24小时值守生产模式,实施网格化封闭管理,精细划定员工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交接班流程、生产异常处置等,有效避免不同网格化区域之间的人员流动。

  江南造船在压力测试期间,按照规定人员、规定时间、规定动作、规定路线、规定入口的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厂区被划分为四区域、百点位,分区分点位加以管控。员工上下班实行点对点交通,每天出门前都要进行抗原检测,要求第一时间提交结果,无异常才能出门。另外,厂区内还设置4个核酸点位,每两天完成一轮全员检测。

  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在压力测试前就制定了防疫防控、健康筛查、闭环管理等一系列方案,组建安全、消杀、核酸等8个专业小组,细化多个疫情防控相关体系流程,将防疫要求落实、落细。以消杀为例,上汽临港基地成立了消杀专项小组,对生产、物料、生活等各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和无死角消杀。

  多方筹措“粮草”,力推数字转型

  特殊时期,复工复产面临人员、物料、管理等多方面挑战,全市各行业龙头企业在此时展现出应变力,各施所长,力争在各种短板和压力之下,尽可能多地恢复产能。

  工厂难为“无米之炊”,供应链安全在当下极具挑战性。宝钢股份围绕进口铁矿石中转计划和保供方案进行重点策划,还根据各地疫情发展情况,以确保10天的原辅料库存为底线,每天进行资源滚动协调。3月底至今,宝山基地原料进厂量保持稳定,有力保障了生产的稳定顺行。上海临港基地排摸了近400家供应商,对他们的产能、库存、原材料等作全面摸底,密切关注下级供应商的人员和生产动态等,尽可能协助支持下级供应商加快流程推进、防疫复产工作。

  具体生产中,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是应对当下防控形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宝钢积极利用此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积累的能力和成果,为抗疫和生产保驾护航。“一键炼钢”“黑灯工厂”、无人化仓库、无人化铁水运输系统等智能制造设备,在特殊时期体现了价值;另外,企业内部的900多套工业机器人也“奋斗”在搬运、贴标、打捆、上料、取样、检测等各个工序环节。

  上海电气旗下核电集团也在最大程度整合内外资源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保证生产经营不中断。一方面,员工在现场实施轮班作业,另一方面,客户在线上进行视频见证,由此,该公司在制的国家重大核能项目实现了连续生产、连续试验,为按期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产品

评论